跳到主要内容

货币主义_Monetarism

什么是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是一种宏观经济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针对货币供应增长率来促进经济稳定。其本质上是一种观点,认为一个经济体中的总货币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

关键要点

  • 货币主义是一种宏观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可以通过靶向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促进经济稳定。
  • 货币主义与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密切相关,他主张政府应保持货币供应的相对稳定,每年略微扩大,以适应经济的自然增长。
  • 货币主义强调使用货币政策而非财政政策来管理总需求。
  • 尽管大多数现代经济学家拒绝货币主义者所倡导的对货币增长的重视,但该理论的一些核心原则已经成为非货币主义分析中的常规内容。

理解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派,认为经济中的货币供应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系统中货币的可得性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也随之上升。总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就业创造,从而降低失业率并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是货币主义中使用的一种经济工具,用于调整利率,从而控制货币供应。当利率上升时,人们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从而减少或收缩货币供应。相反,当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借款成本下降,人们可以借到更多的钱并增加消费,从而刺激经济。

米尔顿·弗里德曼与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与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紧密相连,他基于货币数量理论认为,政府应保持货币供应的相对稳定,每年稍有扩张以适应经济的自然增长。由于过度扩张货币供应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效应,弗里德曼主张货币政策应通过靶向货币供应增长率来维护经济和价格稳定。

在他的著作《1867–1960年美国货币历史》中,弗里德曼提出了一个固定增长率,即K百分比规则,建议货币供应应按照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相挂钩的恒定年增长率增长,并以固定百分比的形式表达。这样,货币供应将保持适度增长,企业可以预期每年的货币供应变化并相应规划,经济增长将保持稳定,通货膨胀将保持在低水平。

货币数量理论

货币主义的核心是货币数量理论,该理论由货币主义者从早期经济理论中吸收,并融入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框架。货币数量理论可以通过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提出的交易方程式进行总结,该方程式表明,货币供应乘以每年货币支出的速度等于经济中的名义支出。公式如下:

MV=PQ其中:M=货币供应V=货币流通速度P=商品或服务的平均价格Q=售出的商品和服务数量\begin{aligned} &MV = PQ \\ &\textbf{其中:} \\ &M = \text{货币供应} \\ &V = \text{货币流通速度} \\ &P = \text{商品或服务的平均价格} \\ &Q = \text{售出的商品和服务数量} \\ \end{aligned}

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是,货币主义者认为M(货币供应)的变化是方程的驱动因素。简而言之,M的变化直接影响并决定就业、通货膨胀(P)和生产(Q)。在货币数量理论的原版中,V被认为是恒定的,但这个假设被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放弃,而货币主义者则不持这种假设,他们相信V是相对可预测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活动(Q)和通货膨胀(P)的函数。如果V是恒定的(或至少是可预测的),那么M的增加(或减少)将导致P或Q的增加(或减少)。

P的增加意味着Q保持不变,而Q的增加则意味着P保持相对不变。根据货币主义,货币供应的变化在长期内影响价格水平,而在短期内影响经济产出。因此,货币供应的变化直接决定了价格、生产和就业。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经济学的对比

速度恒定的观点在凯恩斯主义者中引发了争议,一些人认为速度并非如此,因为经济是波动的,且易受周期性不稳定影响。相反,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强调货币需求(因此也就是说速度)的变化如何影响价格水平和总需求。

货币主义建立在凯恩斯主义理论基础上,假设相同的宏观经济框架,并将交易方程(V周期性波动,如凯恩斯所言)融入其中,但主要关注货币供应的作用。由于它们相信V可以相对容易地预测,货币主义者认为交易方程可以作为稳定政策的一种方法而复苏,并倾向于使用货币政策来实现这一点。

货币主义的支持者通常认为,通过财政政策来控制经济是不明智的,因为这必然会引入微观经济扭曲,降低经济效率。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货币政策作为管理总需求的工具,以更中立的方式处理微观经济,避免财政政策在市场中造成的无谓损失和社会成本。

货币主义的历史

货币主义在1970年代崭露头角,那一十年以高企的通货膨胀和缓慢的经济增长为特征。货币主义政策为美国和英国降低通货膨胀做出了贡献。在1979年美国通货膨胀达到20%时,美联储(Fed)转变了其运营策略,以反映货币主义理论。在此期间,经济学家、政府和投资者对每一个新的货币供应统计数据都非常关注。

重要信息: 通常,货币政策可以被划分为紧缩性或扩张性。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或减少货币供应来降低通货膨胀。扩张性货币政策则是通过比平常更快地扩展货币供应或降低短期利率来实现的。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货币主义在许多经济学家中失宠,因为不同货币供应指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证明不如大多数货币主义理论所暗示的那样明确。此外,货币主义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难以解释美国经济的变化。今天,许多中央银行已停止设定货币目标,而是采用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

尽管大多数现代经济学家拒绝货币主义者以往对货币增长的重视,但该理论的一些核心原则已经成为非货币主义分析中的不可或缺部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观点是,通货膨胀不可能在没有货币供应增长的情况下无限持续。此外,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是其责任——尽管不是主要目标。

也就是说,货币主义对于过去经济事件的解释在今天依然相关。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在决策降低利率并增加美国货币供应,以提振2007年开始的全球经济衰退时,引用了弗里德曼的理论。[1]

货币主义的现实世界案例

在弗里德曼与另一位经济学家安娜·施瓦茨合著的开创性著作《1867–1960年美国货币历史》中,他们认为,美联储实施的失败货币政策是造成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原因。在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看来,美联储未能缓解货币供应的下行压力,他们最终采取的减少货币供应的措施正是错误的。根据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观点,市场趋向于稳定的中心;如果货币供应未能妥善设定,市场将出现不稳定行为。

1979年,当保罗·沃尔克成为美联储主席时,他将抗击通货膨胀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目标。遵循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建议,沃尔克限制了货币供应。1980年,他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20%。当时,该策略成功打击了滞胀——即高通货膨胀、高失业和需求停滞的状态。沃尔克的政策大幅度减少了货币供应,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降低,企业停止抬高价格。然而,尽管这导致通货膨胀大幅下降,但也造成了1980至1982年间的经济衰退。

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英国也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当玛格丽特·撒切尔于1979年当选首相时,她也实施了一系列货币主义政策以应对该国日益上升的物价。到1983年,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从10%降至5%。

然而,货币主义的受欢迎程度相对短暂。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货币供应与名义GDP之间的联系逐渐破裂,货币数量理论——货币主义的支柱——受到质疑。许多在1970年代推荐货币主义政策的经济学家放弃了这一方法。[2][3]

货币主义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货币主义的主要思想是,货币供应是决定经济需求的中心因素。由此,经济表现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来控制,例如通过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的一个例子是什么?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货币政策可以是扩张性的或紧缩性的。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或减少准备金要求时,它就在进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些措施增加了货币供应,鼓励个人、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借款。相反,提高准备金要求或加息则是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例子。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来说,货币主义认为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管理货币供应来更好地控制经济,而凯恩斯主义则认为此目标更好地通过政府支出来实现。在实践中,政府同时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支出来塑造经济。

结论

货币主义是一种强调货币政策在经济中作用的经济学派。它与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相关联,并在20世纪下半叶获得广泛关注。货币主义通常与强调经济中总需求重要性的凯恩斯主义区分开来。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hat Is Monetarism?" Accessed May 5, 2021.

[2]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Effective Federal Funds Rate.” Accessed May 5, 2021.

[3]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hat Is Monetarism?" Accessed May 5, 2021.